找到相关内容192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原始佛教读书会:相应部选读 第十单元:受相应

    困扰或身体的痛苦、疾病的状况。   蔡奇林:   经典还有一经,提到有位居士生病很严重,舍利弗就去探病,探视的过程教导他佛法,法讲完他的病就好了,有这样一部经,可能他的病主要在心理,所以听完病就...

    赵飞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83477138.html
  • 阿含经导读

    佛陀的言教,并进行会诵,也是一种结集。特别是对于在远方之地,例如西方的比丘们来说,这种集会想必是极为必要的。如在《长阿含经·众集经》中,舍利弗说尼犍子的分裂后说:“汝等宜集法,以防诤讼,使梵行久立,...

    郁永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35177182.html
  • 从《净土三经》看极乐净土信仰中“伦理善”的位置

    gatasya buddha-ksetre sattva upapadyante”[25]。逐字的译语是“na非 avara-matrakena少?ariputra舍利弗 ku?ala-mulena善根 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070078395.html
  • 禅宗语言的种类

    显然,百丈怀海所谓“死语”,乃指“有所见、所求、所著”之语,即未能活用之语也。   其实,早在印度佛教时,即已然存在这种作派。如《佛藏经》卷上《念僧品第四》:“舍利弗!我于此中有如是答:众僧名为示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878755.html
  • 无上的智慧——文殊菩萨

    众生,演说妙法。”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,天龙八部,人非人等,既见龙女成佛,复闻龙女说法,无量众生,闻法悟解;三千众生,住不退地;三千众生,发菩提心而得授记。   至此宝积菩萨,舍利弗,以及一切不信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3979222.html
  • 五戒十善论

    ,是须菩提、舍利弗说的。当然,这些经典的内容,是因为菩萨或声闻弟子们,在证佛所证的基础上,演绎抉择甚深佛法,因而通称为佛法。十善的内容大家很熟悉,一共有十种善行。其中属于身体的行为有三种:不杀生、不...

    光明王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4079224.html
  • 世亲菩萨对《无量寿经》诠释:《无量寿经优婆提舍》(2)

    天,随所思念,如是饮食,即同食已,色力增长,而无便秽。”(T11.96b)   第十五、无诸难功德成就,即“永离身心恼,受乐常无间”,可对照《佛说阿弥陀经》:“舍利弗!彼土何故名为极乐?其国众生无有...就是“阿弥陀佛”。《阿弥陀经》云:“舍利弗!于汝意云何?彼佛何故号阿弥陀?舍利弗!彼佛光明无量,照十方国,无所障碍,是故号为阿弥陀。”(T12.347a)《无量寿如来会》云:“无量寿佛,光明显赫,照曜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979286.html
  • 敦煌经变画研究论著目录

    19号,1933年10月   尼古拉-旺迪埃:舍利弗与六师外道图卷考,Nicolas-Vandier,Nicole, Sariputra et les six Maitres d’erreur (...

    王惠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5180124.html
  • 《杂阿含经》述评

    刹帝利众、婆罗门众、梵天众、比丘尼众、婆耆沙尊长众、诸天众、夜叉众、林(神)众等八众说众相应,是“九分教”中的“祗夜”;二、说者事的弟子所说相应,如来所说相应,其中弟子所说相应包括舍利弗、大目犍连、阿那律、...

    吴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71581348.html
  • 境由心造与心灵环保

    依佛智慧,则能见此佛土清净。……我佛国土常净,为欲度斯下劣人故,示是众恶不净土耳。譬如诸天共宝器食,随其福德,饭色有异。如是,舍利弗,若人心净,便见此土功德庄严。②   由此可以看出,人们的心境是...

    李万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1184661.html